把信陽毛尖當作農副產品還是把信陽毛尖當高檔的、綠色消費品和食品直接影響信陽毛尖品牌的發展前景,信陽毛尖茶葉和煙酒比比看就明白信陽毛尖品牌是否有發展前途。
信陽毛尖平均單價低于同檔次的煙酒,適應人群也大于煙酒。一瓶15年陳釀茅臺價值七八千,特級信陽毛尖綠茶才兩千塊錢。
多數小孩婦女不吸煙、不飲酒,但是,婦孺都能飲茶。煙酒能做大,信陽毛尖茶飲也一定能做大、做強,缺少的只是一個信陽毛尖品牌罷了。
千百年來,信陽茶一直作為朝廷的貢品,備受推崇。而誕生了“豫毛峰”。民國時期,“豫毛峰”經信陽“八大茶社”的革新和推動,1913年在浉河港產出品質較好的毛尖茶,命名為“信陽毛尖”。
1958年,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,飲譽海內外。
輝煌的歷史背后暗藏隱憂。或許是接踵而至的虛榮,使政府,企業,茶農都沉浸在興奮、驕傲之中,絲毫沒有發現信陽毛尖品牌的輝煌正在被國內外的其他品牌所吞噬,一度面臨著“走不出國、沖不出省、守不住河南、保不全產區”的尷尬境地。
信陽毛尖一度處于守勢狀態,毫無反擊之力,其產品銷量雖每年都在不斷地攀升,但是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市場占有率卻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。
品類是打造品牌的力量源泉,打造品牌的機會在新品類中,品類是品牌之母。振興茶產業,首先要分清品牌與品類。要做大做強,信陽毛尖品牌建設和品類建設都要加強。
品類就是公共品牌,比如信陽毛尖、西湖龍井,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品類,龍潭、文新則是信陽毛尖品牌。
歷年茶葉節,多是“以茶招商”為主,雖然也辦有茶展,但前來參展的大多是信陽的茶商,國內的一些大型知名茶商來的很少或是根本沒有。
缺乏交流,茶節就顯得閉塞,沒有活力。舉辦茶葉節,不能僅僅辦成茶招商、茶交易為內容的茶展,而更應該辦成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、最廣泛的茶產業、茶文化、茶旅游盛會,成為推廣信陽毛尖品牌的大舞臺。 |